2025 年 3 月 17 日,一个我期盼已久的日子,应好友国防的热情邀请,我参加了由畅游天下旅行社组织的湖南郴州 5 日游。这次旅行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在我平淡的生活里投下了期待的光芒。

清晨 6 点,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城市还在沉睡,我就已经精神抖擞地拖着行李箱,赶到了集合地点。好友国防早就在那里等我了,见面的那一刻,我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中满是对这次旅行的期待。

旅行大巴缓缓启动,我们向着目的地郴州出发。车窗外,城市的轮廓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广袤的田野和连绵的山峦。车内,大家欢声笑语不断,有的在分享自己之前的旅行经历,有的在讨论着郴州的美食和景点,气氛十分热烈。

经过 7 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沿途的风景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不断在眼前变换。偶尔还能看到几只飞鸟掠过天空,给这单调的旅途增添了几分生机。只在长岭关服务区短暂停留时,我下车活动了一下酸痛的筋骨,顺便欣赏了一下服务区周边的景色。长岭关服务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这里群山环绕,空气格外清新,深吸一口气,满满的负氧离子,让人神清气爽。服务区里的设施也很齐全,餐厅、商店一应俱全,我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那独特的味道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

初遇武汉:长江之畔的震撼

下午 1 点,我们终于抵达了武汉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武汉,这座有着 “九省通衢” 之称的城市,一直以来都令我心驰神往。一下车,我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气息,街头巷尾弥漫着热干面的香气,人们操着一口地道的武汉话,热情而豪爽。

稍作休息后,我们便前往武汉轮渡站,准备乘坐轮船渡过长江,继续我们的旅程。一路上,我满心期待,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长江的雄伟景象。

当我们来到轮渡站,这里早已人头攒动。购票、检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登上轮船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随着轮船缓缓启动,江风扑面而来,带着江水特有的气息,让人感到格外舒畅。

我站在轮船的甲板上,放眼望去,长江两岸的景色如同一幅展开的画卷,令人陶醉。南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现代化的建筑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展现出武汉蓬勃发展的活力。远处,黄鹤楼屹立在蛇山之巅,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古朴典雅。这座千古名楼,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也见证了武汉的历史变迁。

北岸,汉阳龟山郁郁葱葱,山上的电视塔高耸入云,与长江大桥相映成趣。龟山电视塔是我国第一座具有综合旅游服务功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电视塔,它不仅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游客俯瞰武汉三镇美景的绝佳去处。

在渡江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长江上的船只来来往往,有货轮、游船,还有渡轮。它们在江面上穿梭,构成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画面。江面上,偶尔还能看到几只江鸥在飞翔,它们时而贴着水面低飞,时而冲向天空,给这平静的江面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随着轮船的前行,武汉长江大桥的雄姿逐渐展现在眼前。这座横跨长江的巨龙,以其雄伟的气势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深深地震撼了我。它就像一条钢铁长虹,连接着长江两岸,让天堑变成了通途。大桥全长 1670.4 米,上层是公路,下层是铁路,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 3 孔,共 8 墩 9 孔,每孔跨度为 128 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 80 米,下层铁路桥宽 14.5 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公路桥宽约 20 米,为 4 车道。大桥的两端建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红色的墙壁、绿色的琉璃瓦,与大桥的主体建筑相得益彰,显得格外庄重典雅。

站在轮船上远眺长江大桥,我不禁为我国的桥梁建设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这座大桥于 1955 年 9 月动工,1957 年 10 月 15 日正式通车,它的建成,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奇迹。如今,武汉长江大桥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和壮大。

走近大桥: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

轮船缓缓靠岸,我的心也随着那轻轻的碰撞声,愈发激动起来。一踏上对岸的土地,我便迫不及待地朝着观景平台奔去,想要近距离感受这座伟大建筑的魅力。

站在观景平台上,武汉长江大桥就像一位巨人,矗立在眼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雄伟与壮观。桥身的钢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建设岁月。每一根钢梁、每一颗铆钉,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心血和汗水,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如何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智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我沿着观景平台慢慢地走着,眼睛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大桥。从不同的角度看,大桥都有着不同的美。正面望去,它就像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长江之上,气势磅礴。桥面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来来往往,一片繁忙的景象。侧面看去,桥身的线条简洁流畅,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观景平台上,还摆放着一些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介绍展板。我驻足观看,了解到了这座大桥的更多历史和背后的故事。从 1912 年詹天佑担任粤汉铁路会办时第一次规划,到 1957 年正式通车,这座大桥历经了无数次的勘测、设计和论证,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期望。在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面临着技术落后、资金短缺、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最终让这座大桥屹立在了长江之上。

看着眼前的大桥,我不禁思绪万千。它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它见证了武汉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站在这座桥上,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过去人们为了实现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的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也看到了未来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美好前景。

此时,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一丝江水的湿润。我深吸一口气,心中满是对这座大桥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我知道,这座大桥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此次旅行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